Meghna Preloader
主页 / 关于多米果 / 企业管理咨询培训

人力资源管理:餐饮明星企业西贝如何激励员工

人力资源管理:餐饮明星企业西贝如何激励员工

西贝是最近几年非常受欢迎的一家餐饮公司。它也是海底捞之后,餐饮行业最受追捧的公司。海底捞今年9月在香港公开上市,尽管市场大环境并不好,市值也接近1000亿港币。但是,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却说,西贝不会上市,而且,是永远,“就是要把话说绝,断了人们的念想”。

贾国龙不想上市,表面上看,理由跟其他所有不选择上市的创始人一样:要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力,不想被资本市场和财务报表束缚。不过,拒绝上市背后,其实跟西贝看待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态度、方法有关。微信公众号“正和岛”刊登了一篇作者贾林男介绍西贝的文章,其中就大量谈到了这一点。

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看来,西贝的产品,不是西贝的菜品,而是西贝的员工。贾国龙把每一个员工“当产品思考”,“每个人来西贝之前什么样,来西贝之后变成什么样,西贝就是要把每个原本普通的产品塑造成精品”。

这里面就涉及到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的问题。

在人才培养上,贾国龙说,如果要上市,上市公司往往会把费用利润化。举个简单例子,团建吃顿饭花掉1万块,不花掉就是利润,如果公司是10倍市盈率,那么就是10万块的市值被“吃”掉了。但是,要想培养人,费用就必不可少。

有次西贝季度会后,西贝组织近千位店长和厨师长包场看舞台秀《舞马》,一张票就是上千块。贾国龙说,这样做,“不是跟钱有仇”,而是“西贝的使命是创造喜悦人生,要随时随地给顾客提供一顿好饭,提供美好的生活方式,首先我们自己要过美好生活,自己不是美好生活,我不相信能给别人提供美好生活。”

在人才激励问题上,贾国龙曾和高管们讨论过一个问题:对西贝的发展而言,是人的贡献更大,还是资本的贡献更大。结论是,人的作用更大。原因是,“资本、设备乃至食材都好复制,最难复制的是人——一个个动力十足、训练有素的操心小老板和一线员工。”

因此,在分配企业发展所得的红利时,就要更倾向于人,而不是资本。

用西贝的话说,要玩奋斗者的游戏,而不是资本的游戏。奋斗者靠劳动获取回报,“食利者”靠投资获得回报,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一次入股,来永远获得分红。贾国龙把自己称为是公司最大的“食利者”,“虽然我付出很多,但我得到的回报和付出真的匹配吗?觉醒了,就要带头把钱分出去。”

在西贝的创业合伙人制度下,每家分店、分部都会占40%的股份,总部占60%的股份。贾国龙夫妇是总部的绝对大股东,他们承诺每年拿出自己50%以上的分红做奖金,分给团队。同时,贾国龙还给其他高管立下规矩: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部分,要拿出50%激励团队成员。

贾国龙定下了一条领导力原则叫“要想好,大让小”。这句话指的是,“跟下边人算账,压在中线上的利,给你;压在中线上的害,我揽回来。当领导的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,下边人就服气。”因此,在分配利益时,永远要倾向于一线;而在承担损失时,永远是级别高的要主动承担多一些。

对一线基层员工,西贝的策略是,市场价5000,给他6000工资,再给他赋能,让他干出7000的活儿出来。贾国龙会不断对西贝的高管表示:“利益向一线倾斜这一点,谁也别动小脑筋,总觉得两万多员工,每人多给一万块,一年两个多亿就没了。人都是有良心的,多给两个亿,没准给你干出四个亿,至少干出两个亿,不会让你多掏腰包。设计待遇、福利时陷入精算逻辑,累死你,你能算过两万多名员工吗?”

这背后的逻辑是,贾国龙相信价值是创造出来的,而不是节省出来的。他举了一个做建筑设计的同学的例子,遇上砍价的老板,“60万报价想尽办法抠成50万,结果人家就给你干出20万的活,傻不傻?”

当然,只有激励也不够,用贾国龙的话说,“人性都是求舒服,我也是。但人性还有另一面,就是争强好胜,想赢怕输,打麻将是,工作也是。”因此,贾国龙把“比赛”打造成西贝管理的底层逻辑。在他看来,人在比赛中的状态最好,精神最集中,自我驱动力最强,也最高效。比赛中有健全的游戏规则,有排名,有奖金,有裁判,有能量场。

西贝把赛场作为自己的绩效考核体系。这一套绩效考核体系,不是简单的上级评价,从店长、厨师长到洗碗阿姨、撤餐大叔,都要参与进来,跟同一家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全国各地其他门店的员工比赛竞争。

以上就是餐饮明星公司西贝,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上的一些做法。希望对你能有启发。

 
阅读 11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