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·彼得斯(Thomas J Peters)说过,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。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,每个人都需要重塑自己,让自己的价值被认知。而想要塑造品牌,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起点。在《深潜: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》这本书里,美联社、《财富》杂志公认的“品牌专家”多利·克拉克(Dorie Clark)就提供了几个帮你认清自己的方法。
克拉克认为,在塑造个人品牌之前,你首先要清楚你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,以及别人平时是怎么谈论你的。你要知道现状和未来目标之间的差距,这十分重要。就算你还不太清楚未来的方向,先列一份“个人品牌清单”也有很多好处,它可以帮你看清楚自己的独特优势,让你知道自己在哪些职业领域可以有所作为。
那怎么才能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呢?第一个方法是,进行一次全方位访谈。克拉克说,全方位访谈最好请一位顾问来帮你做,顾问会采访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人,包括你的老板、同事、下属、客户和供应商,然后整理一份关于你和你的职业表现的真实反馈记录。请顾问替你来做的原因是,顾问一般是用匿名的形式来收集数据的,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说出自己的建议。
当然,如果你不想请顾问,也可以自己来收集信息。首先,你要列一份清单,这个清单上的问题能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认知。高管教练迈克尔·梅尔彻建议,最好是问“成对的问题”,比如,你要是问对方自己的“优点是什么”,同时也要问“缺点是什么”;如果你问对方觉得你“适合干哪一行”,也要问对方认为你“绝对不适合干哪一行”。这种模式更容易让人给出全面的建议,毕竟人们不想只提批评意见,这样会显得太消极。在提问的时候,最好的问题就是跟你关系最密切的问题。书里提供了一些问题供你参考,比如,你可以让对方用三个词描述一下对你的印象;或者问对方,如果他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,会怎么评价你。
其次,确定你要从哪些人身上获得反馈。如果你打算自己完成评估,就要把重点对象放在值得信任的朋友、同事和家人身上,因为他们更了解你,你也相信他们的反馈是诚实的。
接下来就是邀请受访人了。梅尔彻建议,一定要明确告诉受访人,你希望能够专门留出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访谈,而不只是普通的家常闲聊,同时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这么做。通常来说,面对面的访谈得到的答案比较好,因为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清楚,或者你想进一步了解某个回答,可以实时跟进。而且,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进行访问,最重要的是你要强调你非常希望得到诚实的答案。这里有一个让朋友说真话的诀窍,就是主动为朋友提供线索,这样他们就不是第一个提出消极观点的人了。你可以说:“我之前得到了一些反馈,大家都说我偏向于战术性思维,而不是战略性思维,我想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一点,或者你是怎么看的?”当你自己先把缺点提出来时,其他人就能畅所欲言了。
第二个方法是,创建焦点小组。除了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之外,你也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焦点小组座谈会。不过,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你要采访的人都离得比较近的情况。它的优点在于,大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,激发群体智慧。你可以把朋友或同事聚在一起,8到10名效果最好。你要告诉大家,你希望就个人品牌的事情对他们进行访谈,希望得到诚实的反馈。
第三个方法,管理网络形象。如今,很多人的个人品牌体现在网络上。你找工作的时候,你的雇主可能会对你进行基本背景核查,借助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,就可以看到你在网络世界的个人品牌。所以,为了管理你的网络形象,首先要审查和清理你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痕迹。它的重要性远超你的想象。
第四个方法,从硬性数据中找线索。你可能还有一些其他人评估你职业表现的硬性数据,也就是你在现有工作或者上一份工作中得到的绩效评估。虽然不是所有的雇主都愿意为你的表现做一份评估,但在比较大的公司里,你很可能会获得一份关于自己职业表现的书面记录,如果你申请过读研究生或者某种特别的奖学金,可能会有其他人为你写的推荐信,这对你的个人品牌也很重要。
最后是进行数据整合。要全面考量你收集到的信息,不要过于看重某个人的观点,你要寻找的是别人对你的整体印象。你可能会一直记住某些消极的反馈,其实这种反馈杀伤力很大,甚至会让你对自己总体形象有错误的认识。所以你要记住,你寻找的是整体认知。
接下来,在考虑到从所有渠道获得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,问问自己以下这几个问题:人们用什么样的褒义词和贬义词形容你?人们认为你具备什么技能,或者缺乏什么技能?关于你本人或者你的个人品牌,人们最常谈论哪一部分?然后思考一下自己听到的内容,并仔细想一下,你希望人们把自己和哪些词联系在一起。这样,你就能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一个更好的了解。
以上就是帮你认清职业起点的几个方法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