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ghna Preloader
主页 / 关于多米果 / 企业管理咨询培训

管理咨询:扎克伯格的“信息茧房”

管理咨询:扎克伯格的“信息茧房”

9月17日出版的《纽约客》杂志,刊登了一篇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人物特写。为了写这篇文章,作者欧逸文采访了扎克伯格数次,并且采访了Facebook公司内外四十多个人。文章的主线围绕着Facebook崛起过程中,为了追求规模和速度,Facebook如何利用行为设计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,以及后来让Facebook陷入大麻烦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。微信公众号“新闻别动队”编译了这篇报道。

不过,其中非常有趣的一些内容,是作者对扎克伯格自己是否陷入了信息茧房的质疑。

“信息茧房”指的是,人总会倾向于去看自己感兴趣的、自己喜欢看的内容。但是如果只看自己感兴趣的、喜欢看的内容,就会陷入蚕茧一样的茧房,其他重要的内容被隔绝在外。很多人对Facebook的批评之一,就是Facebook在让人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人、看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同时,也助长了信息茧房效应。

身边人的反馈是一个人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。一般而言,每个人都会遇到赞美和批评。但对于扎克伯格而言,文章写道:“在Facebook的园区里,他就是国王。高管们对他过度赞赏。”

从2017年以来,Facebook遭遇了一系列的负面舆论冲击,扎克伯格本人作为创始人,也首当其冲,受到很多批评。但Facebook的高管们显然认为这是对扎克伯格的误解:“当我看到他被说成某个样子时,我真的受伤了,他不是那样子的”;“他不是个混蛋,这是人们在那里工作这么久的原因。”

不过,在作者第一次采访扎克伯格之前,Facebook的工作人员还是给出了建议:“小心前行,建立联系,避免意外。”作者的感受是,私下里扎克伯格其实比在公开场合更温暖。

在公司内部高高在上,被保护得很好,带来的结果就是:扎克伯格很难获得真实完整的反馈意见。

扎克伯格曾经尝试自己刺破这种信息茧房。比如,2013年他给自己立下的年度目标包括:每天认识一个新的、Facebook以外的人。2017年,扎克伯格拜访了美国三十多个州,希望更好了解硅谷之外的世界。

但是,《纽约客》的文章说:“这次巡回以笨拙和聋哑的方式进行。扎克伯格和一位专业摄影师一起旅行,摄影师记录了他在威斯康星州喂牛犊,订餐,以及在密歇根州福特工厂装配线上工作。在网上,人们开玩笑说这些照片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外星人第一次探索人类。参与此次巡演的前Facebook高管对朋友说,‘没有人想告诉他,也没有人真的告诉他,这看起来真的很蠢。’”

也就是说,他的努力变得更像是一个大型公关活动,而不是突破信息茧房的努力。

人获取信息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,是阅读公开的媒体内容。作者问扎克伯格,会通过什么来获取新闻。

扎克伯格的回答是:“我可能主要靠阅读聚合器。”他提到了Techmeme,美国一个科技新闻和博客聚合网站。但同时,扎克伯格说:“真的没有什么报纸让我拿起来从头读到尾。好吧,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都是如此,大多数人都没有读过实体报纸,但我浏览的新闻网站并不多。”

助长“信息茧房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:扎克伯格本人对批评的免疫力。

当然,对于Facebook和扎克伯格,批评的声音非常多,如果真的要去关注所有这些负面声音,肯定会把人气死。比如,大卫·芬奇当年的电影《社交网络》中,扎克伯格的形象就比较负面。那部电影上映之后,有人问他怎么看那部电影,扎克伯格面无表情地回答说,电影角色跟他唯一相似的地方是,都穿灰色T恤。他一直把自己隔绝负面声音的能力当作一种美德。

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•哈里斯(Tristan Harris)说:“当你掌管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时,你会一直受到批评,如果很多批评都没有根据,你就会停止关注批评。你会学着把这些批评看做是幼稚和片面的。问题是,这也让你脱离了真正理解这些人的批评。”

扎克伯格在谈话中对不同意见的反应也会把批评的声音隔绝在外。作者说,当扎克伯格遇到一种跟自己相信的理论不符合的理论时,他会表现出一种高度的分析性,从里面找到一处事实、前提或方法论的缺陷,然后猛攻这一点。“这是赢得争论的有效技巧,但却是在抗拒接收新信息。”

结果就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扎克伯格的同事,会在给他的演示文稿到他那里之前,先过滤掉其中的坏消息。一位Facebook的前高管说:“他们只想听到好消息。他们不喜欢那些不同意他们的人。有种文化是‘你要支持我才能一起走。’”

文章还提到,Facebook的一些人认为,公司的高管,“似乎不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和预防新问题,而是集中精力来控制问题的影响”。

这一点其实是不少公司会留给人的印象,也就是认为控制负面新闻的发酵和传播,比不要让负面新闻报道的那些事情发生更重要。

Facebook在2017年雇佣了曾在谷歌工作过的民意测验专家塔维斯·麦金恩(Tavis McGinn),但是麦金恩在当年9月就辞职了,原因是他认为Facebook高管对知道Facebook的真实社会影响没什么兴趣。他在一次采访中说:“我无法改变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。我无法改变它的价值观。我无法改变它的文化。六个月后,我认定,在那里是浪费时间。我对这个产品感觉不太好。我对告诉别人我在Facebook工作也不自豪。我不觉得自己在帮助这个世界。”

总之,通过阅读《纽约客》关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报道,我们能发现,这位科技巨头似乎陷入了自己的信息茧房:他因为身居高位而被保护起来;他很少读严肃媒体报道;长期以来他对批评意见免疫;他对不同理论的反应是先找出缺陷进行攻击;而他的同事,也开始替他过滤负面信息;公司内也开始出现排斥异类的文化。

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。

 
阅读 680